作者:河北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書法研究所所長 寇學臣
與春奇先生相識大抵有20年了,那時他供職于河北省教育廳,我工作在河北師大教務處。那是一個春日的上午,我到省教育廳辦事,辦完事已經是中午了。
下樓時,看到一樓拐角處的一間辦公室內,隱約可見有一個人在伏案臨帖寫字。特殊的情結與職業的敏感性,促使我敲門而進。臨帖的人停下手中的筆站了起來,他中等身材,面容和善,沒有絲毫被打擾后的慍色,他就是崔春奇先生。經過互相介紹認識后,他讓我寫幾個字看看,我也沒有推辭,一揮而就寫了一首詩,他夸獎我年輕有為,我佩服他扎實的臨書功底。短暫的交流后我們握手言別,從此便成了忘年的朋友。
在以后的多次交往中,慢慢的得知,春奇先生是欒城蘇邱村人,習書得于家傳,其父親能夠寫一手好書法。然而更加幸運的是,1975年,著名書法家劉炳森先生從北京故宮博物院下放到石家莊市欒城縣蘇邱村一年。時年25歲的春奇跟隨父親一起去拜訪劉炳森,他的筆跡得到劉炳森的賞識,當即對他的作品進行點評,并親傳筆法,鼓勵春奇先生要深入古法,依古出新。春奇牢記老師的囑托,深入經典,扎實臨帖,博觀約取,取精用弘,為他日后走向書法藝術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春奇先生身為政者,政務之余長期堅持臨池不輟,以藝事為樂,以書法寄情懷。春奇先生學書,先從楷書開始,而后上追篆隸,下啟行草,可謂真草隸篆,諸體兼善。在眾多書體中,春奇可謂對隸書更情有獨鐘,這一方面是受劉炳森的影響,他經常寫的《廣結善緣》《美意延年》《積健為雄》等作品,既能汲取劉炳森隸書的風采,又能得到漢代隸書鼎盛時期的神韻,表現出春奇先生出眾的天賦和藝術感悟能力。
春奇先生的隸書創作有個特點,那就是強調意在筆先,強調“藝術構思”,但這種構思不會遮住其藝術創作中豪情的外拓心理,而是通過理性把自己的思維調節升華到藝術的境界,然后用藝術的行為去創作。因而,他的作品雖然顯得非常平實,但是平中寓雅,雅中見奇。
在他的作品中,我尤其喜愛他的行書。其行書根植于宋代米芾,風檣陣馬,沉著痛快,張弛有度,開合得體,清逸之風在線條中流動,將米書的風格演繹得淋漓盡致。學習書法,取法很重要,取法乎上,僅得其中。米芾作為宋代四家之一,書風純正,特點突出。其書上承魏晉,下啟元明,在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春奇先生的行書代表作《三種境界》《不忘師恩》等立軸,大字風神超邁,小字行云流水,深得米芾《蜀素帖》和《苕溪詩冊》三味。
春奇先生的楷書也極有可觀,結合時代審美之需求,他大膽熔冶碑意和魏晉風骨,且用筆輕松而靈動,早年唐楷的形貌漸漸蛻去,慢慢形成了古雅而浪漫的“今楷”書風,讓人耳目一新。春奇先生也偶為小篆,線條流暢,結體嚴謹,讓人觀看以后感覺有一種清麗之氣,如汲清露,如飲甘泉,沁人心脾。與此同時,春奇先生對毛澤東書法也有深入的研究,深得毛體書法的精髓,神怡之際,筆墨酣暢,連綿起伏,氣勢磅礴,豪情滿懷。
與春奇先生在一起,他經??畤@時間不夠用,只因所學之博,且精益求精。幾年前,他從領導崗位退了下來,這對他書法藝術來講是一件喜事,他終于可以全身心投入書法一道了。
2016年春天,他舉辦了個人書法作品展覽,前往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好評如潮。前不久,他打電話說開辦了書法工作室,可以開班帶孩子學書法了。投身書法教育,我想這也是他人生的一大愿望吧。
春奇先生作為教育部門的領導,長期以來十分關心學校書法教育的發展。我在大學兼職教書法,他勸勉我要堅持和堅守;我要創辦書法學本科專業,他給予我許多幫助和支持;我倡導中小學書法教育,他在多種場合為我鼓勁和助威。他時常跟我講,書法藝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書法教學是春風化雨、培育新人的善舉,書法傳承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書法教育會迎來新的春天!
而今,春奇先生的預言正在變為現實,書法教育的春天逐漸向我們走來,我們共同暢游在書法教育的春天里。春奇先生的書法工作室雖然談不上泱泱之風,卻也堪稱一滴清露,匯入這美麗的春天,亦覺雅致與清奇。(作者:寇學臣 2017.03.15)
可能喜歡